您当前的位置:行业知识>
目前大学生网络话语言说形式
作者:天磊联信咨询 发表时间:2018-10-19 11:08
 
 
话语作为人与人沟通的言语行为,本身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当代大学生进行的网络话语实践不仅创造性地丰富了网络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话语身份、社会关系等文化现象。当前,青年大学生是活跃于网络的主要力量之一。网络作为大学生进行话语实践的重要场域,反映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其生成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话语,要立足话语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从网络话语言说主体、言说内容、言说形式以及历史变化等方面,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话语进行文化解读。这对了解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有所启示,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新媒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独特的网络话语文化反映在言说内容上.
 
第一,大学生的网络用语表现出“不按常理出牌”的多样化构词特征。比如,形似构词“orz”,因其拼写形似在行叩拜礼的人,所以意为“五体投地”;编码构词“2333”,来源于猫扑论坛表情符号第2333号,一张捶地大笑的图像,被广泛使用后意为“大笑”;读音分解式构词“吃藕”,意为“丑”,是将其读音分解成“chi”、“ou”;音似构词“泥垢了”,因其音似“你够了”而成;外来语构词“纳尼”,来源于日语,意为“什么”,在疑问、愤怒等表达感情色彩时使用;中外混搭构词“打call”,意为“点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红极一时的网络词汇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如“freestyle”、“小目标”等。部分网络词汇甚至被我国语言词汇标杆《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如“宅”、“雷人”。这些极富创意的网络话语在带给大学生乐趣的同时,也凸显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另外,据调查显示,90.9%的大学生在与长辈、老师等通过网络进行话语交流时,使用的网络用语和表情包相较于与同学、朋友要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伦理影响,在生成话语时会根据受众的长幼尊卑之序进行调整,当大学生的话语对象为长辈、老师时,他们会下意识地选择较正式的话语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认为长辈或老师对自己所使用的网络用语以及表情包所包含的内在含义缺乏相应的理解,若在话语互动时使用会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种有选择性的话语使用也催生了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群落化”现象。比如,网络电竞文化中“一血”、“反野”、“法穿鞋”、“铁男”等电竞玩家术语,以及网络动漫文化中“萝莉”、“天然呆”、“可爱即正义”、“御宅族”等二次元行话的使用,一方面加深了圈内玩家的深层次沟通,另一方面则从语言上形成了与该圈子之外的话语隔离,从而生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群落”。

 
第二,网络读图时代的到来。调查显示,99.7%的大学生会在网络话语实践中使用表情包或gif动图等图片化话语符号,且呈现出喜欢使用自制表情图片而不是社交软件自带原始表情包的趋势。另外,根据《2016网红生态白皮书》的相关数据,20世纪末的网络红人主要“以文取胜”,如“安妮宝贝”等,到如今发展为通过发布具有商业化性质的视频、直播而受到大学生追捧的“网红”,如“Papi酱”等。[9]网络红人的发展与转向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网络受众兴趣点的迁移。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短视频、直播的主要流量贡献群体。究其原因,图片化话语符号形象生动,视觉冲击力大,所承载的信息要比单纯的文字符号更丰富,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接收速度和趣味的要求。
 
大学生在网络话语交际中所使用的图片来源和图片所呈现出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的。有单纯一张图片作为表情包,也有的是多张图片的拼接,有图片加文字,也有动图的呈现,等等;图片有来自某部热剧的穿帮镜头,有来自某个明星的表情,有来自某个搞怪的瞬间,还有来自身边人镜头的捕捉,等等。对图片、视频处理技术的掌握让大学生对图片化话语符号的运用驾轻就熟,这一方面让他们从“技术”上形成了与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相区别的“文化区隔”,另一方面使得青年大学生通过这种颇具特色的话语实践形式获得了身份认同感

上一篇:关于近几年大学生的网络话语内容调查


下一篇:APP在上架应用商店时需要办理哪些资格证书

热门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