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处于从面临繁重学习压力的高中到真正进入社会之前的“试接触社会”时期、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18-25岁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当大量需要自己支配的空闲时间突然出现时,茫然、空虚、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感是他们初期的集体症候。而当他们逐渐适应高校生活,进入角色之后,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会让他们感到焦虑。
因此,为了填补初期的空闲时间,以及缓解后来的各种压力,网络成为他们“寄托情思”的家园。当他们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进行选择时,一方面,娱乐心理和猎奇心态让他们把趣味性放在了首位;另一方面,在大学生还未真正进入社会之前,还普遍存在对时政类新闻关注度不高的现象。调查显示,当问及“在网络上哪些关键词最能引起您讨论的兴趣”时,带娱乐性质的“明星”(59.23%)、“情感”(51.57%)、“时尚”(51.22%)、“游戏”(42.86%)等词汇比例远高于“政策法规”(1.05%)和“严肃公共议题”(0.7%)等。
对于上述调查数据,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大学生在高度关注具有娱乐性质讨论话题的同时,自身也身体力行地积极参与到制造娱乐的实践中。据《2016网红生态白皮书》显示,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红”构成的重要来源群体,[8]如电竞直播、美妆博主、cosplay玩家秀等,他们活跃于豆瓣、小咖秀、抖音等各个“秀场”,并从这些已经形成产业链的平台中收获了人气和金钱。第二,大学生对时政类话题关注度的相对偏低并不代表他们不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当遇到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7年中印边界争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热点话题时,青年大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网上形成热议。这种集中于“点”而不是“面”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的爆发对于我们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加强“面”上的关注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